本以為風聲一過,一切照舊,然而,現在的環保風暴不僅沒有減弱,反而變得更兇猛了!停產的停產,整改的整改,刑拘的刑拘,漲價的漲價,倒閉的倒閉,還有一堆看著關停的廠子摸不著頭腦干著急的小老板們。
有的業內人士表示,電機行業本身不景氣,加上各種成本不斷上漲,中小企業本身就受到經濟環境的嚴重擠壓。現在不少企業又讓環保整治給逼得關了門,可謂是雪上加霜。
這種現象也引起了主流媒體的關注。近日,新華社為此發表評論:《環保管控不能“一刀切”》。
據了解,今年以來,大批電機和電機鑄造企業因環保問題而停產整頓。
這些企業大多是中小企業,本身就存在資金短缺、抗風險能力差的問題。近兩年來,在去產能、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他們紛紛成為去產能的對象。
而現在,在環保大旗的揮動下,這些中小企業有許多因無錢購買環保裝置,或者某些方面不符合要求,就被當地政府部門大手一揮關停。
這導致環保部自上而下的環境督察工作,在部分地區遭遇到抵制。顯然,一些地區不論后果“一刀切”式的行動,已經嚴重影響到某些企業乃至眾多員工的生存。
平遙縣縣政府出臺紅頭文件,全面關停縣域內鑄造、鑄鋼企業,進行全面專項整理行動。
平遙縣電機殼產量占全國電機殼產量的60%多的份額。對國內電機殼鑄件市場有著重要的影響。
停產通知下達后,數量眾多的電機殼訂單被迫轉移。3月15日,我們平臺就接到數單電機殼采購商的采購通知。由此可見,受平遙停產影響,電機殼后續采購將會有大的波動。
另據當地鑄造企業透露:此次專項整治行動為平遙史上最嚴的鑄造產業整治行動。凡是整改驗收不合格鑄造企業,將永遠關停。
此次專項行動的治理目標是使平遙鑄造企業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整治重點在去燃煤、增電爐,加除塵脫硫環保設備,廠容廠貌要整潔。
據公開信息顯示:目前平遙鑄造有120萬噸,受近幾鑄造行業供大于求的影響,2015年,2016年,全縣鑄件產量徘徊在45---55萬噸之間。生產設備多為沖天爐,全縣83家鑄造企業,只有6家為電爐生產型企業。
隨著環保整治工作的深入,深加工、鑄件、電機行業的很多企業都因為環保問題提前停產,今后的復工也比較困難;加之去年國家對鋼材行業進行整頓的時候,因為去產能造成了價格的暴漲,從去年年底到五月份,鋼材的價格上漲了60%~70%,鋼鐵價格始終居高不下,造成了電機產品的價格上漲。
工業品出廠價格一路飆升,席卷全國的漲價潮正式開啟。原材料大幅度漲價現象,更是加重了電機廠商的壓力,尤其是對以硅鋼、鑄鐵、銅、鋁合金、稀土等為制造原材的電機行業之影響可謂是不容小覷,預估電機成本受到材料價格影響上漲10%左右。加之運輸成本、人力成本的助推,電機整機成本增長速度會更加明顯。
就目前的形式看,為了藍天綠水,為了環境保護,鑄造行業的持續整治與范圍還將會擴大。所以,鑄造同仁緊跟政策,好好讀讀有關鑄造行業的政策、法規,力爭在地方政府出臺整治文件時做到有準備、有規劃,有方向,有應對措施。不至于給企業生產及所接訂單造成大的影響。
環保整改該不該“一關了之”?
中央嚴查細督之下,各地都高度重視,繃緊了環保問題整改這根弦。基于此,我們相信,個別地方和部門的出發點或許是好的,整改命令一到,紛紛采取了堅決有力的整改措施和手段。對存在污染行為的,停工停產、關門歇業,也或許是最直接、最立竿見影的辦法。但是,看問題一定要有辯證思維,要環保也要產業,要整改也要發展,二者應該是高度統一、并行不悖的。所以,如果不加區別地對洗車場、餐飲店、洗衣店這類輕污染的民生類產業一律關停,其背后,暴露出的還是簡單粗放的治理方式。一時關停之后,污染問題看似解決了,但群眾的生活問題又來了。上級部門一走,會不會迎來報復性反彈,就很難說了。就此而言,環保整改確實是場大考,考驗的正是各級黨委、政府是否具備科學的治理理念和現代的治理能力,一句話,對各類環境污染問題既不能聽之任之,又不能簡單處置了事。
#p#分頁標題#e#環保問題的產生,是一個歷史的復雜的過程;對環保問題的徹底根治,同樣需要一個長期的艱巨的過程。如今,各地對環保整改的嚴監管、嚴執法、嚴落實,“根”上還是一種倒逼,旨在喚醒相關部門、企業和群眾的環境自覺。喚回藍天白云,長留青山綠水,是一個龐大復雜的社會工程,有了疾風暴雨、壯士斷腕的勇氣,更要有科學有序、統籌謀劃的智慧。在當前的環保問題整改中,既需要雷厲風行、事不過夜的工作作風,也講求分類施策、辨證施治的工作方法,務必細化對各類環保問題的梳理,科學制定整改方案,確保整改結果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檢驗。
分類施策,才會務實管用、長期見效。正如成都市上述《緊急通知》指出的,對于有嚴重污染且又不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散亂污”企業,要一以貫之保持高壓態勢,依法依規關停到位;對與群眾密切相關的洗車場、餐飲店、洗衣店等污染排放較小且通過短時間整改能達到環保標準的相關行業企業、設施場所,不宜“一刀切”關停,重在加強整改整治,使相關企業、鋪面合規合法后盡快恢復正常營業。不難從中看出分類原則,即對于嚴重污染企業,須堅決關停;對于污染排放較小的企業,則責令整改。
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決不是一句空話,它體現在政府行政的方方面面,自然也體現在環保問題的整改之中。環保整改決不是簡單一關了之,它需要的,是統籌兼顧的觀念和縝密協調的行動,只有這樣,整改之舟才會激流勇進,環保之路才能云闊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