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聯重科宣布轉讓其全資子公司長沙中聯中科環境產業有限公司80%的股權,作價116億元。此事一出,市場嘩然:一方面,市場認為中聯重科賣了個好價錢,根據公告,此次轉讓將使公司獲得90多億元的稅前利潤;另一方面,隨著此次轉讓,中聯重科原有以;工程機械、農業機械、環境產業為三大支柱的戰略或許面臨調整。
;工程機械其實是一個很好的產業,有不錯的利潤率,中聯重科有很強的競爭優勢,只是目前受到行業周期性影響,波動較大。對于此次轉讓,中聯重科董秘申柯這樣回應媒體。這也意味著中聯重科將把資源更多地聚焦到工程機械和農業機械方面。
不過,先來看看這兩個行業的背景情況: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工程機械主要細分產品,包括挖掘機、起重機械、混凝土機械等的月度銷量相繼出現了兩位數的同比增幅,市場對復蘇也形成了一定共識;農業機械曾經被認為前景光明,但是根據今年初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發布的統計結果,農業機械產品在經歷多年快速增長后,在去年出現了高位下滑,10種主要產品中8種產品產量下降。
中聯重科以工程機械業務起家,高峰時期,年度營業收入接近500億元,不過,工程機械行業從2011年后出現了連續性斷崖式的下滑;2014年,中聯重科收購奇瑞重工,即現在的農業機械板塊,一部分原因是看好農業機械發展,另一部分當然也希望通過多元化分散工程機械下滑帶來的風險;同樣,公司選擇將環境產業做大也是基于類似的考慮。
事實上,在工程機械行業出現復蘇跡象短短半年多時間內,持續多年的下滑造成的風險并沒有完全化解掉。甚至可以說,當前,工程機械行業的風險已經積累到了一個階段高點,具體表現在行業的應收賬款及存貨高企。
從單個公司角度看,以中聯重科為例,公司2011年底的應收賬款及存貨分別為116.6億元和96.5億元,這一數字在2017年一季度末分別達到314.6億元和134.5億元。
同時,證券時報記者選取了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徐工機械及柳工四家排名靠前的工程機械企業作為行業樣本。2011年底時,四家企業的應收賬款及存貨合計分別為349.9億元和295.2億元,而2017年一季度末,則分別達到了687.8億元和306.7億元。
風險除了來自應收賬款規模和存貨的增加,還要考慮短期應收賬款和長期應收賬款的比例問題,如果一家企業的長期應收賬款比較多,則風險隱患比較大;如果一年以內的短期應收賬款比較多則風險相對可控。
另外,長期應收賬款里面還包括融資租賃業務,工程機械行業的融資租賃期限一般是三年,如果是由于企業開展融資租賃業務導致一年以上的應收賬款較多,也屬于相對正常、安全的范圍。但是,也要注意融資租賃比例在應收賬款中所占的比重情況,如果比重越大,就說明公司銷售越激進;比重越小則表明公司的銷售策略比較謹慎。
應收賬款以及存貨高企,導致企業現金套在其中,并且如果應收賬款的催收以及存貨的消耗不及預期,想要變現就更加困難,如果考慮壞賬和資產減值等因素,企業面臨的風險不可謂不小。
中聯重科2016年報中提到,截至去年底,公司承擔有按揭擔保責任的客戶借款余額為37.4億元,當期支付由于客戶違約所造成的按揭擔保賠款2.4億元;公司對第三方融資公司擔保的最大敞口為9.54億元,當期未發生因客戶違約而令公司支付第三方融資擔??畹氖马?。
然而,工程機械行業的風險并不僅限于;存量風險,特別是在行業出現復蘇跡象的時候,更應注重;增量風險。
雖然前段時間行業復蘇勢頭很猛,但是業內普遍的預期是工程機械的強勢復蘇不可持續,只會穩定在一個合理的增長水平上。如果企業出于市場回升的考慮,就采取激進銷售的策略,必然透支未來需求;同時,如果工程機械企業的新進客戶未來無法找到新的項目,這也會引發還款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中聯重科在2016年報中也提到,要妥善化解存量業務風險,全面開展對應收賬款對賬和二手設備清理;同時,嚴控新增業務風險,采取應收賬款全程監控等措施,主動放棄低質訂單,新增業務風險可控。
從防控風險的角度來看,中聯重科選擇賣掉當下盈利能力較強的環境產業資產,并保留對其20%的股權,以期未來的增值收益;同時,回流大把的現金,應收賬款和存貨等的規模也有望相應地減少,中聯重科的做法也不失;識時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