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累計獲67項涉外發明專利
在聯宜電機的檔案室內,公司大數據管理員何美丹將公司歷年獲得的專利證書統一歸檔保管,記者數了數,整整裝滿了數十個文件袋。
“每一項專利的申請材料和授權證書都統一放在一起,這樣方便查找。”何美丹說,封面上是中文的是國內的專利證書,外文標識的就是國外的發明專利證書。
據了解,去年聯宜電機共獲得國內各項專利200余項,其中發明專利35項,涉外發明專利21項,專利申請數量和授權數量都位居東陽企業前列,涉外發明專利授權量更是在東陽企業中一枝獨秀。
“涉外發明專利申請審查更嚴格,需要在國內發明專利申請后,才能啟動涉外申請。”聯宜電機技術服務部負責人杜姍說,國內的發明專利從申請到授權需要兩到三年時間,涉外的至少需要三年以上。
聯宜電機公司2006年開始策劃涉外發明專利的布局,10年時間累計授權涉外發明專利67項,其它涉外專利220余項,涉外發明專利數量累計占到東陽全市的一半以上。
涉外專利是拓展市場的“秘密武器”
記者隨手翻了翻聯宜電機的涉外發明專利證書,發現這些專利的授權國家遍布各個大洲,主要集中分布在美國、韓國、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以及歐洲國家。
相比國內發明專利,申請涉外發明專利的費用更高,以歐盟為例,一項發明專利申請下來,差不多需要20余萬元人民幣。費用如此昂貴,聯宜電機為何還樂此不疲?
“這些國家也是我們公司產品出口份額較大的國家。”杜姍說,涉外發明專利的申請數量與市場系統緊密配合,公司根據產品銷售分布,針對產品出口國家,排查知識產權情況。隨著國際市場的變化與發展,貿易壁壘與國際業務的風險也隨之增加,申請涉外發明專利,有利于保護產品的知識產權。
與此同時,根據不同國家的專利保護法,聯宜電機調整涉外專利結構,運用涉外知識產權增加產品競爭力,拓展國外市場的份額。“國外市場上,同樣一件產品,一件有知識產權保護,一件沒有,競爭力高下立判。”杜姍說,何況歐美國家的居民相當看重產品的知識產權。
聯宜電機為何
能在涉外專利領域一枝獨秀?
去年,聯宜電機涉外發明專利授權21項,10年時間累計授權67項,涉外發明專利數量占到東陽全市“半壁江山”。在涉外專利領域,聯宜電機為何能一枝獨秀?
“專業技能提升,才能更好地掌控工作進程。”杜姍說,知識產權也需要積累與堅持,各個國家專利法不同,申請途徑、資料準備、時間管理等都有所不同,聯宜電機去年授權的專利在2012年期間便開始規劃運營。
此外,強大的科研實力是聯宜電機在涉外專利領域保持一枝獨秀的保障。聯宜電機公司是國家重點高新企業,浙江省政府質量獎獲獎企業,目前擁有國家級電機技術中心、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浙江省企業技術中心等科研單位,并先后與西安微電機研究所、上海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等院校的專家進行合作。
“公司還聘請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的技術專家為公司首席技術顧問。”杜姍說,在這些團隊的幫助下,公司不但在技術創新上取得了顯著成果,而且打開了國際市場,為公司知識產權國際化保護奠定了基礎,加快了公司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