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云南省政府正式印發《關于貫徹<中國制造2025>的實施意見》,根據《實施意見》,云南將重點發展5大重點領域實施7大重點工程,到2025年,基本建成面向南亞東南亞制造業輻射中心和區域經濟增長極。同時,培育形成一批開放型、創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綠色化的千億級企業和特色產業集群。
《實施意見》從創新發展、質量效益、兩化融合、綠色發展4個方面明確了具體目標。以創新發展為例,《實施意見》明確,規模以上制造業研發經費內部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將從2015年的0.5%提升至2020年的1.3%,到2025年,這一比例將提高至 1.8%。此外,到2025年,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的數量將分別達到30戶和500戶。屆時,重點行業將實現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智能制造也將成為普遍模式。
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和大健康、高原特色農特產品深加工是《實施意見》明確要重點發展的5大領域。在先進裝備制造方面,高檔數控機床、交通物流裝備、電力裝備、特色農機、節能環保裝備、機器人及3D打印等產業被寄予厚望。云南將引導和鼓勵企業將機器人、3D打印等技術應用于智能制造工廠及車間、智能化生產線改造,提升煙草、制藥、冶金、化工、機械、電子制造等傳統行業的智能化水平,并力爭突破機器人減速器、控制器以及3D打印裝備等核心部件及系統集成設計制造等技術瓶頸。
明確5大重點領域的同時,《實施意見》還提出,要重點實施智能化改造工程、創新能力提升工程、兩化融合工程、質量品牌提升工程、綠色制造工程、制造業服務化工程和人才培養工程等7大重點工程。智能化改造工程方面,將推動制造業產品與傳感器、物聯網、大數據、無線通信、移動互聯網、自動控制等技術的集成和跨界融合創新,提升產品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促進工業大數據集成應用,支持第三方大數據平臺建設,開展工業大數據創新應用試點。
此外,《實施意見》還從健全組織實施機制、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創新中小微企業政策和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等5個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以便做好上述工作,實現預期目標。同時明確,各州市和省直各部門自文件印發后3個月內要制定貫徹落實方案,省政府督查室將加強對有關工作推進情況的督促落實。
解讀:走云南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
;文件的出臺對我省加快工業轉型升級,增強創新能力,提升制造業層次,實現跨越式發展,推動云南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談及《實施意見》出臺的背景及意義,省工信委發展規劃處負責人這樣說道。
如上述負責人所言,《中國制造2025》發布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文件的貫徹落實工作,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長任組長,省工信委、省政府辦公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等部門主要領導任副組長的;云南省實施中國制造2025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多達24個。
;結合國家 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和推進國際產能合作等重大機遇,《實施意見》提出要順應產業變革新趨勢,堅持走具有云南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以促進制造業創新發展為核心,以提質增效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推進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加快構建開放型、創新型、高端化、信息化、綠色化制造體系,建設生態工業強省。上述負責人說。
上述負責人介紹,《實施意見》在目標設置上注重與《中國制造2025》充分銜接,同時又充分考慮云南的實際情況,從;創新發展、質量效益、兩化融合、綠色發展等四個方面提出了13個目標,分2020年、2025年兩個時間段設置,目標測算總體按基本保持全國平均水平設定,力求立足現有基礎,著眼未來發展,推動云南工業轉型升級。